全国统一咨询热线:
0571-22222222
专业的财税团队 注册公司快准精
您的不二选择

老中大学生生态文明交流:滇池湿地之旅

发布日期:2024-05-14 14:23:17   作者 :昆明澜湄观察    浏览量 :203
昆明澜湄观察 发布日期:2024-05-14 14:23:17  
203

老中大学生生态文明交流滇池湿地之旅

人间四月,芳草萋萋,正值中国传统节日清明和老挝新年来临之际,一群来自中国老挝的大学生相聚在美丽的滇池湖畔,徜徉在色彩斑斓的海洪湿地,共同开启了一段难忘的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交流之旅。

曾经的滇池是高原明珠水清波柔,鱼翔浅底,是造就昆明的生态盆地。经过几十年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高速的城市化现代化也给曾经的高原明珠覆盖了一层绿油油的水葫芦,那是水生生态恶化的结果。

现代化与生态环境究竟有何关系?是否一定存在“先发展,后治理”的规律?带着种种相关的问题,在昆明澜湄观察信息咨询的支持下,一群中老大学生在湿地上观察、交流、探讨。

老挝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包括河流、湖泊、沼泽和湿地等,但近年来,由于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老挝也遇到了水资源与水生态的管理问题,也遇到了发展与保护协调平衡的问题。比如,水坝建设和水资源过度开发导致了水文条件的改变,影响了湿地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侵占湿地将其转化为农业或建设用地;非法捕捞和使用破坏性捕鱼工具对湿地生态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威胁了湿地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等等。尽管老挝有一些关于湿地保护的法律法规,但执行不力和监管成本过大等导致了一些湿地保护工作的困难。

而中国在发展的过程中也不断吸取生态破坏的教训,政府将保护生态作为开发的红线和底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已经深入人心。如今,中老学生漫步其中的滇池北岸海洪湿地公园,就是是依托滇池湖滨持续实施“退塘、退田、退房、退人,还湖、还林、还湿地的“四退三还”建设,将常年处于淹积水、无水体流动的封闭式沼泽湿地改造成能够进行水循环、具有水质净化功能的湖滨湿地,通过湿地生态系统,对水质净化厂的出水进行二次净化,以此来削减入滇污染负荷。

海洪湿地如画般的风景,立刻成为中老学生交流的焦点。高大挺拔的水杉将公园构筑成一个绿色的小世界,为游人提供了遮阴避暑的场所,微风习习,水面波光粼粼,成群的海鸥在水面上自由自在的飞翔,面对如此美丽的湿地,大家在惊叹之余都纷纷拿出自己的相机和手机,记录下这些美好的瞬间。在欣赏风景的同时,也对中老两国在生态环境上保护上的举措进行了讨论,分享各自国家在自然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经验和体会。

图1:2020年1月20日,正在云南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详细询问滇池保护治理和水质改善情况中央人民政府网


老挝学生对中国湿地生态环境治理保护的看法也是多样化的。大家都切实的了解到了湿地生态系统在为动植物提供栖息地、调节当地气候和水文环境的重要性,对湿地的生态价值有了更深的认识。在惊叹中国对湿地生态系统治理取得的成就的同时,老挝学生也对许多细节提出了问题。比如在湿地治理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资源利用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平衡问题,或者是在湿地治理中过度开发,过度商业化,成为旅游景区之后失去了原生态的风格,以及在实践中可能出现的监管不力或者生态修复效果不佳等情况。

尽管语言交流还没有完全突破专业化描述的障碍,对生态修复和湿地的认识还有不同的看法和专业知识背景不足导致理解的偏差,加上由于中老两国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不同背景以及面临的环境问题的性质和程度的不同,中老学生的这场交流与考察,也有着“和而不同”的现象。如在经济方面,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拥有庞大的经济规模和资源,具备相对强大的环保和生态治理能力。相比之下,老挝的经济规模较小,资源相对匮乏,环保基础设施和资金投入相对有限。在政府管理体系和制度方面: 中国在环境治理方面建立了相对完善的管理体系和法律法规体系,有着相对严格的环保政策和监管机制,而老挝的环境治理体系相对薄弱,监管能力和执行力度有限,面对环境的破坏,老挝人更注重自然恢复,极少人为干预。

图2:2021713日,老挝农业和林业部在万象的Nong Kham Sen湿地举行鱼类放生活动,以庆祝全国水产和野生动物日(老通社)

尽管存在这些差异,但中国和老挝在生态环境治理方面也有一些共同点,比如都在不断加强环境保护意识、推动可持续发展、加强国际合作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另外,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中国和老挝在环境治理领域也有着更多的合作机会和空间,可以共同应对跨国环境问题,促进区域环境可持续发展。

老挝大学生总体上认为中国在湿地生态保护方面采取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包括建立湿地公园、推进生态修复、加强监测和执法等都是值得老挝学习和效仿的。


图3:山水互动秀青春,中老联谊跨江河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保持好山川河流的秀美,维护好生态的多样性,不仅仅是社会放任自然的演变,更需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思想之源胜于自然之源!无论这群中老大学生在认识湿地有何异同,他们在追求生态美、环境美、社会美方面,他们没有国与国的差别,他们怀有共同的憧憬。

Copyright © 2009-2011,www.xxxxxx.com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沪ICP备xxxxx号